您的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会议总结 > 正文

水利表态发言

【www.citswd.com--会议总结】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宁夏近年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主要做法和今后一个时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安排作一汇报。

一、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扎实有效地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农村税费改革以来,面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在继承传统做法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有效地推动农田水利建设向前发展。在继承传统方面,我们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强化政府责任,同时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农民广泛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探索创新方面,通过科学规划,综合治理,积极探索农田水利建设的新机制。

一是加强领导,加大行政推动力度。全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把这项工作作为农村建设的重点,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重中之重来抓,切实加强领导,重视行政推动,层层建立目标责任制。从2004年起,在全区开展“黄河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竞赛活动,实行以奖代补,激发各地及广大农民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积极性。以奖代补资金由2004年的510万元增加到今年的1500万元。2005年,自治区政府决定每年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会战,并将每年10月确定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月”,把干部参加农田水利义务劳动作为一项工作制度,定任务、包质量、树样板,有效带动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深入开展。

二是多方筹资,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力度。采取加大政府投资、发动群众投劳、依托市场融资等措施,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各投其资、各负其责、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综合治理”的原则,整合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和资金,不断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形成了国家投资骨干、地方出资配套、群众投工投劳的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机制。“十五”期间,累计完成水利建设投资53亿元,比“九五”期间增加 86%。2005年,自治区政府决定,“十一五”期间要加大区财政对农村水利的投入力度,小型农田水利补助费增加到3000万元,每年财政用于农村水利的建设资金不少于1亿元。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通过一事一议的程序,实行“工量挂钩、定额管理、公开公正”的管理措施,引导农民积极投工投劳,对跨村跨乡的、受益面较大的工程实行集中整治。

三是统筹规划,加大水资源优化配置力度。统筹山川治水规划,实行库坝窖池井联合运用,沟渠田林路综合治理,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北部引黄灌区,结合现代节水型灌区建设,以节水配套和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构建有效的节水调控体系。通过银北大面积的中低产田改造和大水系建设,达到大比例节水和大幅度增产的目标;银南灌区启动实施了渠道合并和扩建改造,为增强引黄灌区节水调控能力奠定了良好基矗全面推行水稻节水控制灌溉和小畦灌溉等节水措施,促进农业节水。

中部干旱带,以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为重点,构建饮水安全保障体系。结合已建大型扬黄工程和其他水源工程,兴建综合性供水配套工程,调整用水结构,为农村饮水、特色种植提供水源保障。采取压砂保水、坐水点种及节水保苗等措施,扶持发展亩均用水20立方米、亩产1500公斤的硒砂瓜产业,创出一条干旱地区群众生产自救、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南部山区,以水保生态建设为重点,坚持面上以封山禁牧、自然修复为主,点上以综合治理为主。坚持山上退耕还林还草,山下库、坝、窖综合利用,少种高产,实现山上的问题在山下解决;坚持发展流域水系经济,沿交通主干线布设和延伸水利工程,实现面上的问题集中在点和线上解决;坚持走生态移民的路子,减轻水生态环境压力,实现山内问题在山外解决。

四是深化改革,加大制度创新力度。针对农村用水管理粗放,水费不透明,搭车收费严重的问题,从2004年开始,在引黄灌区全面开展农业供水管理体制和水价形成机制改革,推行农民参与式管理,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907家,控制灌溉面积500多万亩,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水管单位”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实行农业供水的“一价制”水价政策,推行了水管单位“一费开票到户”、农民用水户协会“一票收费到户”的水费收缴机制,有效加强了用水管理,规范了收费行为,促进了节约用水,减轻了农民负担。

二、坚持以改善灌排条件和解决饮水困难为目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

宁夏是全国干旱缺水最严重的省区之一。近年来,我们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节水型社会建设统揽全局,按照北部节水、中部调水、南部保水的治水思路,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

一是农田灌排及农村饮水条件明显改善。“十五”期间,我区一批重点水利工程陆续建成,黄河沙坡头水利枢纽建成投入运行;扶贫扬黄灌溉工程开始发挥效益;宁东供水工程主体工程建成供水;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全面实施,促进了农业节水和中低产田改造。“十五”以来,全区新增灌溉面积8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80万亩;解决了130万人的饮水困难,是“九五”期间解决人饮困难的3.5倍。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极大地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连续多年持续干旱、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后耕地总面积减少的情况下,保证了780万亩农田灌溉,促进了农业的持续丰收,全区粮食产量五年增加8.1亿公斤,农民人均收入由2000年的1724元增加到2005年的2508元。

二是农业节水取得突破,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启动实施。“十五”以来,我们坚持以节水为中心,尤其是把节水潜力大的农业节水作为突破口,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灌区节水改造。十五”末与“九五”末相比,引黄灌溉水量减少了11.6亿立方米,节水率15.3%。2004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省级节水型社会示范区,2005年6月国务院在《关于做好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重点抓好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建设”。目前,我们正在按国务院要求抓紧实施,启动试点,以点带面,分步实施,特别是在水权有偿转换上有了新的突破,签订水权转换合同资金1.51亿元,通过农业节水实现水权有偿转换4000万立方米。

三是水利改革稳步推进,新型管水模式初见成效。农民用水户协会成为农村管水主体,参与式民-主管水模式基本形成,农业供水管理体制逐步理顺,水价良性机制逐步建立,水利工程管理得到加强,灌溉秩序明显好转,用水效率有效提高,杜绝了不合理的水费负担,基本做到了让农民“用明白水,交明白钱”,尤其是通过末级渠系改造,项目区亩均减少水费5元左右,节水15%-20%,收到了节水、减负、增效的三重效果。

三、坚持节水,发展供水,努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我们将按照这次会议的要求,以水资源高效利用为核心,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不懈地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以节水为目标,以农田灌排体系和制度建设为重点,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二是以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为目标,以中部干旱带为重点,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三是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以中低产田改造和基本农田建设为重点,提高耕地质量,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四是以建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长效机制为目标,以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为重点,搞好规划,转变组织方式,深化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

本文来源:http://www.citswd.com/zongjiebaogao/12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