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书信函电 > 表扬信 > 正文

国旗下的表演-六尺巷的故事

【www.citswd.com--表扬信】

  国旗下的表扬——六尺巷的故事 生:老师,平时都是你给我们讲故事,今天,我讲故事,你来听,好吗?

  师:好啊。不过,我不仅要自己听,还要邀请站在台下的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听,可不可以?

  生:可以呀。台下的老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听?(想听)那么,开讲了。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做《六尺巷》。

  师:六尺巷?有点意思。

  生:清朝时,在安徽桐城有一个著名的家族,父子两代为相,权势显赫,这就是张英、张廷玉父子。

  师:哎呀,父子两人都是大官呢。

  生:清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当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老家桐城的老宅与吴家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个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后来邻居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双方将官司打倒县衙门。这个吴家呀,也是大官,当时官拜安庆州知府,钦定五品,是县官的顶头上司。

  师:这可不好办呢。

  生:是呀。县官考虑纠纷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一个是朝庭一品大员,一个是他的顶头上司——州知府,都不能得罪,不敢轻易了断,甚至想辞官不做,以免带来杀身之祸。

  师:为了一条通道,一个县官被逼得要辞职,这可真是冤枉。再说,这两家闹到这个地步,以后,可怎么做邻居呀?

  生:老师,你别着急。事情很快就解决了,县官没有辞职,这两家还成了好朋友呢?

  师:哎,这个很好,不过是怎么解决的?

  生:在这期间,张家人写了一封信,让人捎给在北京当京官的张英,要求张英出面,干涉此事。张英收到信件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给家里回信中写了四句话:

  千里来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交给来人,要他快快带回老家。家里人一见书信回来,喜不自禁,以为张英一定有一个强硬的办法,或者有一条锦囊妙计,但家人看到的是一首打油诗,败兴得很。后来一合计,确实也只有“让”才是惟一的办法,房地产是很可贵的家产,但争之不来,不如让三尺看看。于是立即动员将垣墙拆让三尺,大家交口称赞张英和他家人的旷达态度。

  宰相一家的忍让行为,感动得邻居一家人热泪盈眶, “他家宰相肚里能撑船,咱们也不能太落后。”全家一致同意也把围墙向后退三尺。

  两家人的争端很快平息了,两家之间,空了一条巷子,有六尺宽,有张家的一半,也有吴家的一半,这条几十丈长的巷子虽短,留给人们的思索却很长。于是两家的院墙之间有一条宽六尺的巷子。两家礼让之举和张家不仗势压人的做法传为美谈。六尺巷由此而来。 师:这真是一个不错的故事呢。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我们在于人相处时,总是会有一些小摩擦,小争执,甚至会像故事中的张吴两家,闹得要打官司,其实只要大家让一让,事情哪有那么难解决。正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本文来源:http://www.citswd.com/shuxinhandian/9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