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企业范文 > 企业标准 > 正文

36条建成区水体实现不黑不臭

【www.citswd.com--企业标准】

后海河水质经监测已稳定达到不黑不臭标准。城市,因水而兴。作为一座滨海之城,深圳境内分布有大小310条河流。这些河流或蜿蜒其中,或穿城而过,连同傍水而居的人们,塑造着深圳这座改革先锋城市的自然风貌和人文品格。经过近40年的高速发展,深圳在创造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之时,也在生态环境上留下了些许遗憾。这其中,尤其以水污染为重。2015年底,深圳出台了治水提质五年攻坚计划,制定“治水十策”,明确了“一年初见成效、三年消除黑涝、五年基本达标、八年让碧水和蓝天共同成为深圳亮丽的城市名片”的治水目标。在过去的2017年,深圳持续加大治水力度,先后启动了486个年度项目,完成投资约190亿元。一年下来,深圳在治水提质攻坚战上取得阶段性胜利:全市36条(45段)建成区黑臭水体主体治理工程全部完工,实现不黑不臭,公众满意度达90%以上。记者通过实地走访发现,以深圳河湾流域、茅洲河流域等为代表的重点片区水环境质量显著提升,河道绿色空间和人文景观得到更进一步的改善。大沙河、后海河等提前完成黑臭水体消除任务的区域一改昔日风貌,日渐成为周边居民的休闲娱乐之所。撰文: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崔璨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数据建成区黑臭水体主体工程全部完工2017年春节期间,一组中华白海豚现身深圳河湾附近海域的照片在朋友圈里刷屏。除了白海豚,深圳河湾还吸引了大批珍稀鸟类以及水母回归栖息。节假日期间,深圳河湾游人如织,成为许多深圳人的度假休闲之地。深圳河湾水环境的持续改善为深圳2017年治水提质攻坚战开了一个好头。在过去的一年里,深圳将水污染治理作为重大民生实事主抓。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担任全市总河长,深圳市市长陈如桂担任副总河长,并分别担任治理难度最大的茅洲河、深圳河河长。治水提质需要科学的技术指导。在2015年打响治水提质攻坚战以来,深圳曾汇集50多家国内一流水务环保机构,组建深圳市治水提质技术联盟,会同15名“两院”院士高质量编制“深圳水战略2035”规划。同时,联合清华大学、中国电建、中国水科院等12家国内一流单位,编制茅洲河流域等九大流域综合治理方案,委托专家组对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进行实地指导,破解治理难题。根据“正本清源、雨污分流、集散结合、清淤疏浚”等基本策略,深圳在治水提质上综合采取截污工程、排污口整治、分散式处理、清淤、生态补水等工程措施,科学推进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数据显示,深圳在2017年共完成建成区黑臭水体主体工程项目96个,排查整治1639个排污口,完成28段黑臭水体清淤工作,建成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30座,总处理能力为74.5万m3/日。其中,茅洲河干流建成2座共21万m3/日的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有效解决了短期内流域污水处理能力不足问题。深圳水务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目前,深圳市36条(45段)建成区黑臭水体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基本消除黑臭。”大沙河治污+绿化,水质达赛艇下水要求2017年6月3日,深圳河湾31个排污口的最后一个排污口消除。同一天,深圳市赛艇文化交流中心联合举行大沙河赛艇码头启用仪式,赛艇运动在深圳的大沙河上首次试划。作为深圳市南山区唯一的一条大河,大沙河发源于羊台山,始于长岭皮水库,河流穿越北环大道、深南大道、滨海大道,汇入深圳湾,全长13.5公里,流域面积90.69平方公里。大沙河周边有大学城、高新技术园等城市重点地带,是联结塘朗山郊野公园生态系统与深圳湾生态系统的生态廊道。记者了解到,大沙河中下游段治理工程从2013年9月开始进入封闭施工阶段。工程措施包括在河道两岸新建截流箱涵截流旱季污水及初期雨水,以及在河道驳岸进行绿化改造等工程措施。2017年,相关绿化施工完成收尾。至此,大沙河中下游段实现了集防洪、治污、景观建设于一体的全方位综合治理。记者在实地走访中发现,大沙河已闻不到臭味,沿河两岸绿植茂密,绿道上不时有跑步健身的市民经过。在赛艇码头,甲板上整齐摆放着赛艇队员上艇后留下的鞋子,而在大沙河中央,两艘四人座赛艇正整齐划一地划着桨,进行着激烈的对抗赛。据深圳市水务局建设管理中心工程师朱文超介绍:“经过流域综合整治,深圳湾入湾河流大沙河的水质已经达到赛艇下水要求。”赛艇训练基地的一名教练对此表示赞同:“从下游段的深南桥到河口,这两公里的河道较宽,水深、水质比较适合赛艇运动。从去年5月开始,我们就在这里进行训练了。”据了解,大沙河在完成消除黑臭水体任务后,未来还将进行南山区创新走廊的景观提升项目。茅洲河(中上游段)建成两大设施,两岸污水不入河茅洲河干流中上游段(光明段),全长18.9公里。记者沿河徒步考察发现,茅洲河一改往日水体黑臭的情况,河里还有鱼在嬉戏。光明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王浩对记者表示:“目前茅洲河干流中上游段从光明污水处理厂到燕川污水处理厂一段水质已有明显改善,基本水清。部分河段还形成植物景观,成为居民休闲、运动、娱乐的又一好去处。”茅洲河是名副其实的深圳第一大河,干流长31公里,流域总面积约388平方公里。加快推进茅洲河流域综合整治,成为深圳治水的工作重点。2013年1月,深圳市水务工程建设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建管中心”)启动了茅洲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中上游段干流综合整治工程。在流域综合治理的思路下,建管中心通过建设高标准的截污系统,将旱季沿河截流的污水转输至光明水质净化厂及松岗水质净化厂进行处理,确保河道实现生态补水。同时在河道下游末端新建洋涌河水闸,实现水体分隔,让上游治理的河道水质不受感潮河段影响,并能保障上游较好的水体形成景观河道断面。2017年9月及10月,茅洲河中上游干流截污箱涵末端水质改善项目两大污水处理设施先后投入运营。其中,1号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规模为10万m3/日,2号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规模为11万m3/日。两大设施总处理规模为21万m3/日,投入运行后大幅减少直接排入茅洲河的污水总量,使茅洲河中上游截污箱涵的污水基本上可得到有效处理。截至目前,茅洲河项目已完成18.86公里河道堤基加固、堤岸加高及河道拓宽等工作;同时,河道两岸沿线约33公里的截污系统也一并完成,实现了河道两岸污水不入河。茅洲河道水质大幅改善,达到黑臭水体整治考核要求。后海河雨污分流,臭水河变身幸福河“经过这几年的治理,后海河实现了大变样。水也清、树也绿,住在这里很幸福。”面对来访的记者,家住鸿威海怡湾畔小区的阮先生很激动。阮先生的感受在家住深圳湾社区的曾女士那里也得到了印证:“曾经这里太臭了,沿河走都要捂着鼻子。从2015年开始,我们实实在在看到了治水的效果。现在,河清岸绿,晚上有很多人在这里散步。”后海河是深圳市一条特殊的河流,它由人工挖掘而成,是专为高度开发建设区域而建的一条人工排洪渠。河流位于南山区后海填海区域,南北走向,北起海德三道,南至东角头,全长3.95公里,流域面积8.25平方公里,主要功能是排洪,兼具景观功能。河道自北向南收纳创业路、登良路、工业七路、工业八路、渔村路支涵雨水,最终排入深圳湾。南山区环水局副局长曾红专介绍说,造成后海河在治理前水体黑臭的原因主要是流域内住宅区未实现雨污分流。“后海河流域共有279个独立排水户,其中203个存在雨污混流,生活污水直接进入雨水管道直排入河。”除此之外,补水系统未能发挥应有功能。由于填海区地质沉降原因,导致河道两侧部分截污管、截污箱涵破损严重,使得污水外溢入河。找准病因,对症下药。针对后海河曾经存在的污染问题,后海河综合治理工作组按照“源头减污、管理控污、末端治污”的治水思路,精准施策。在前期河道清淤的基础上,通过对部分老城区、老住宅小区纠正错接雨污排水管、加装天面雨水管等措施,从源头实现了雨污分流。截至目前,流域内仍需改造的142个独立排水户中,已改造101个。2016年7月中旬,深圳河湾污水截排二期工程投入使用,该项目初步解决了片区污水出路问题。南山区也配套投入1747万元,完成了后海河截流管涵及控制闸门修复、河道及截流管涵清淤等工作。同时,实施南山后海公园内湖补水泵站修复工程、河道补水管改造工程,将原二级补水系统改为一级补水系统,直接由深圳湾向后海河补水。在实施上述工程以来,后海河的水质经监测已稳定达到不黑不臭标准。沙湾河加快施工,提前实现河道不黑不臭2017年11月17日,位于龙岗区的沙湾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完成了干流简竹河口以下河段截污管埋设。11月30日,沙湾河完成污水口接驳,按时完成了沙湾河黑臭水体治理考核任务。目前,沙湾河简竹河以下河段截污管顺利通过了提前投入使用验收,并移交给龙岗区进行运维管理。沙湾河位于深港两地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深圳水库上游,为深圳水库重要的入库河流。此次沙湾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主要是对沙湾河进行截污、河道清淤及河堤改造建设等,包括河道防洪治理、沿河截污改善水质、生态景观修复,沙湾河干流、一级支流、二级支流分别按100年、50年、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进行整治,总投资达5.5亿元。沙湾河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负责人阳松云对记者表示:“沙湾河综合整治工程是深圳市建成区黑臭水体重点考核项目,项目于2016年12月底进场施工,合同工期为960天,计划2019年7月底全部完工。2017年已提前完成干流1.6公里的黑臭水体治理目标。”记者了解到,2018年,沙湾河综合整治工程还将继续利用非汛期的有利时机推进施工,争取早日将沙湾河打造成水清岸绿的生态景观河道,为周边居民提供休憩、游乐的活动空间。待到整治工程全部完结后,沙湾河将结合水源地生态恢复和景观改善,梳理原有植被,提炼植物主题,营造花开满岸的城市水系景观,形成繁花似锦、绿水相依的城市绿色生态水网。

本文来源:http://www.citswd.com/qiye/19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