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门资讯 > 正文

对金刚经的解读

【www.citswd.com--热门资讯】

  在我国,历代僧俗各界都对《金刚经》倍加重视,所以它流传甚广。下面是对金刚经的解读,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关于经文背景交代的意义。

  经文通过对事件人物、时间、地点、背景的交待告诉人们,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件,而不是虚构。经文中对人物生活细节加以详细描述,这在佛家的经文中实不多见。如:饭食讫(吃饭),收衣钵(收碗筷),洗足已(洗脚),敷座而坐(就座的姿态)。这种表述方法使人们在阅读经文时犹如看到释迦牟尼佛讲经的道场就在眼前,在客观上加强了事实的可信性。尤其是对于后人而言,世隔千年的释迦牟尼修成正果难免让后人当成一个远古的故事来欣赏,而金刚经的这种表述方式似乎删除了时代隔阂,使人感到事情的发生并不久远。

  2、经文从生活角度揭示了释迦牟尼佛的心理境界。

  据佛学史料描述,祗树和给孤独是当时舍卫国中两位最富有的人,“祗树给孤独园”极其富丽堂皇,祗树和给孤独二人愿意不惜一切代价永远侍奉佛陀,释迦牟尼佛在他们的住所本可以衣食无忧。但是释迦牟尼佛仍然坚持以乞食为生,其中体现了释迦牟尼佛放下所谓“尊严”的理念。即便后人不了解释迦牟尼佛曾是王子的身世背景,仅这种放下“尊严”,以卑微为本的行为表现也足以使世人受到启发。其中所体现的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是价值观取向问题。从远古至今,人类始终以追逐物质满足为生存的首要目标。社会发展到现代,人类所追求的更是一种高频率、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其目的仍然是为了获得物质财富的加速积累。而释迦牟尼佛则通过其行为告诉人们,恬淡和清贫更符合人类的生活方式。因为这种生活方式更有助于人们消除心理浮躁,从而真正弄清人类生命的价值所在。

  3、关于经文叙述方式。

  经文以通俗的方式开篇和叙述,其用意在于使众多的普通人容易接受经文的内容以及有利于后世的流传。

  4、关于经文对事件场景加以描述的意义。

  经文通过对事件场景加以生活化描述,使人感觉到人与佛的交流是一件既神圣又平常的事,因而使阅读经文及修学佛法者感到人与佛之间的距离并非遥远,以增强人们修学佛法的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金刚经并不玄奥,释迦牟尼佛也不希望人将金刚经理解得玄乎其玄。甚至经文暗示:修学佛法就如同吃饭(饭食讫)、洗碗(收衣钵)、洗脚(洗足已)、落座(敷座而坐)一样通俗。可以说佛家允许人们按照个人理解去领悟佛学思想的要义。当然这也并不是说对佛学思想可以不着边际的乱猜,对佛学思想的探究还是应本着客观的态度和求真的用心去领会其本意。

  拓展阅读:金刚经灵异录:救人于危

  金刚经由六祖慧能大师以后,已成为教内修持者必读之经,衍至今日,讲解持诵者益众。盖说理(空理)彻,而灵验有足征也。

  金刚经共有六种译本,最善者为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之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而即今之流通本也。

  六祖大师因金刚经内‘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句、悟彻心源,因而获得传承禅宗之衣钵。金刚经文义感人之深者如此。其后因读诵而彻悟者,固不乏其人,而消灾免难,化戾气为祥和者,犹累累也。

  大陆沦陷时,有一道姑由四川乘汽车逃难,车行万山群中,山路崎岖,陡坡峭壁,惊险万状。驰至斜坡时,司机失慎;车坠千丈悬崖下,全车乘客,惊魂失魄,自分必死。及车抵崖下,众客虽有震出车外,或受微伤,而道姑犹安坐车中,初固不知车之出事也。众皆怪之,详询道姑日常生活情形及所携之物,始悉道姑为忠实之佛教信徒,日诵金刚经若干卷,随身并携有金刚经一部。不但自免厄难,全车乘客因此皆蒙其庥。金刚经之功德,可思量乎!

  又民族晚报白屋野语内,述金刚经震慑缢鬼之故事一则,兹抄述如下:

  有名阿四者,具阴阳眼,能见鬼神。一日过黄姓家曰:‘此家日内将发生意外’。缘黄家居一贫妇,平日专靠纺织为生,某夜,挑灯独纺;邻居适有一青年亦独坐夜读,闻纺织声,欲窥视之。突在壁缝中瞥见一著红袍者,绕妇而拜,妇如苦不自胜,发于嗟叹,忽而起身欲投环,青年见状惊呼,然冥冥中身如负重物,喉亦被控,哑不成声,乃举足踢椅,足亦重千钧,奋力始及椅沿,椅上适有金刚经一册,被震落地,豁然为之惊觉,而妇亦如梦醒。问之,则云周身痉孪,似必欲投环而后快意阿四乃告人曰:此鬼欲觅替身也。人非在不得意时,鬼无以乘之。贫妇之幸免,盖震于金刚经耳。由此可知金刚经,不但能禳灾祈福,且可慑鬼,辟邪崇,其威力之大与夫关系人类生活之切要,盖可见矣!

本文来源:http://www.citswd.com/news/26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