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公文大全 > 民政福利 > 正文

镇淮楼

【www.citswd.com--民政福利】

镇淮楼

镇淮楼(镇淮楼)

镇淮楼,又称“鼓楼”。坐落在和县城内,县人民政府对面,建于北宋时期,明弘治、嘉靖年间知州陈宪、宋继先均修建。另江苏淮安也有镇淮楼。

目录 江苏淮安镇淮楼 安徽和县镇淮楼 江苏淮安镇淮楼

简介

镇淮楼雄踞淮安区城中心,是古城淮安的象征性建筑, 当地人俗称鼓 楼。始建于北宋年间,距今800多年,镇淮楼为砖木结构城楼式单体建筑物,下层为台基,中有城门洞,上层为二层山楼,全楼通高18.5米,东西长36米,南北宽26米,造型优美,敦厚坚实。清代为镇压淮河水患,始名镇淮楼。现镇淮楼被辟为楚州区博物馆展览厅,楼四周建成市民公园。2002年,镇淮楼为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变迁

始建于北宋年间,原为镇江都统司酒楼。因为淮安(现淮安市楚州区)“扼江北之要冲,为南北交通之孔道”,纵贯淮安全境的大运河,便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命脉。南粮北运,要从运河穿长江,越淮河,才能北上。船只以到淮安视为安全,无论文武官员,显宦世家,巨商富贾,文人墨客和僧道名流,都要登楼祭酒,以庆幸运。在元代,淮安 “置总管府, 用以控制南北舟车转输”,楼上便悬挂“南北枢机”、“天澈云衢”的金字匾额。明代楼上置“铜壶滴漏”,用以报时,故又名“谯楼”。后又置大鼓专伺打更、报警,故又称为“鼓楼”。 清代乾隆年间,因水患不断,人们为震慑淮水,更名为“镇淮楼”。现存建筑为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十月重建式样,但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扩大。坐北面南,底座为砖砌基台,长28米,宽14米,高8米,略呈梯形,坚实稳重。基台正中为拱形门洞,宛如城门。东西两侧为拾级而上的方砖踏步。基台上是两层砖木结构的高楼,面阔三间,楼高18.5米,楼顶为重檐九脊式,四角翘起的龙头,双目圆睁直视,大口吞云吐雾,似有腾飞之势,令人惊叹不已。 新中国成立后,淮安古城拓宽了街道,重修了镇淮楼,并以楼为中心开辟了公园。园中有金桂、玉兰、雪松、龙柏、腊梅和法国女贞等各式花木,还有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赠送给周恩来总理故乡的樱花。楼上陈列了淮安的历史文物,使淮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焕发着现代文明的奇光异彩。镇淮楼的如此景物,招来了无数游客,他们到此或访古探胜,或借景咏怀,或摄影留念,或登楼远眺,领略其万种风情。 镇淮楼如今已经成为淮安区(原县级淮安市)的象征和地理中轴线,整个区以镇淮楼为中轴线进行区域规划和发展。

安徽和县镇淮楼

简介

镇淮楼,又称谯楼、鼓角楼、鼓楼,座落在安徽省和县城内,县人民政府对面。始建于北宋时期,明弘治、嘉靖年间知州陈宪、宋继先均修建。清乾隆、道光年间,知州徐元、李煜也先后重修,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规模

该楼规模,为1881年(清光绪十七年),知州罗锡畴修复、扩建。楼高11米,宽21米,平台长55米,内筑土,外砌砖,形成高楼,楼基城墙用一尽长方的石砖砌成,砖上有“光绪辛卯春”、“知州罗锡畴督造”字样。楼下正中拱形门洞,宛如城门。平台两边,有登楼石级。1960年以后,西路石级被毁,改由楼乐穿道登高,平台中央建成一座两层楼阁,四周为12根朱红木柱所环抱;楼上两层八角飞翘,勾指蓝天。楼上有清代人题写的“江天一柱”匾额,以及楹联一幅:“披襟向前,快哉此风,那堪称雄,登楼高呼太祖在;凭栏仰望,皓然明月,谁与共醉,隔江招手谪仙来。”“镇淮楼”三字隶书碑额,镶嵌在朝南门楼上;“南来第一”砖刻,砌在朝北门楣上。

变迁

镇淮楼始建于何时?据1769年(清乾隆三十四年)知州徐元留下的《镇淮楼诗碑》首句“宋宁遗构镇江关”来考,此楼是在宋代镇江关的遗留结构旧基上建造的。从楼下层中间4根长柱及其础石看,古建筑技术人员鉴定是宋代的木石构件。 宋徽宗初年,贬谪太平的编管李之仪曾多次来和州游山观水。有一次,他还受到和州知州曾延之于此楼设宴热情款待。当时李之仪兴致勃勃地写下题为《和州太守曾延之置酒鼓角楼》一诗:楼台烟树接平芜,水墨丹青十幅图。认为黄山家住处,云中相对似相呼。 此楼宋代叫鼓角楼、谯楼,为何又有镇淮楼之称呢?说法不一。其中有一种是据史所说:《直隶和州志》记载,1130年(南宋建炎四年),金兀术侵犯和州,围城数匝。当时钤辖宋昌祚激励士卒,坚守州城,日夜防御,不少懈怠。一日,军士胡广眼尖手快,一箭射中金兀术的左臂,兀术大怒,下令弩箭齐发。金兵蜂拥破城而入,大肆屠杀军民。是时,古城内外尸积如山,血流成河。钤辖宋昌祚、历阳县令蹇誉等皆壮烈死于谯楼上。乡豪、进士赵霖带领镇淮军(即乡兵)拒不投降,利用黑夜突围,转移到麻湖水寨(今娘娘庙一带),练兵战备。后来,侦知金兵分散,力量薄弱,赵霖立即抓住战机,摆开阵势,一举收复和州城,受到南宋朝廷褒奖,任其为和州镇抚使兼知州。故后人又称“谯楼”为“镇淮楼”。1355年(元至正十五年农历正月),朱元璋献计攻占了和州。郭子兴命他为总兵官(镇守一方的大将),建立反元根据地。朱元璋常与徐达、李善长、常遇春诸将在镇淮楼饮酒赋诗,其中一首流传千古的绝句道: 中原杀气未曾收,江北淮南草木秋。 我上镇淮楼一望,满天明月大江流。 镇淮楼历代均有修葺,据明清有记载的重建、重修达5次之多。值得一提的是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知州罗锡畴对该楼进行一次大修。悬楼北门额为“南来第一”,并将原“江淮重镇”匾额换上“江天一柱”,四周城砖皆刻有“辛卯年春”、“知州罗锡畴督造”的字样。 1986年10月,省拨款重修镇淮楼,使之面貌全新,并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镇淮楼遭暴雨侵袭,墙塌楼倾,省、县随即又筹款修复一新。

本文来源:http://www.citswd.com/gongwen/34485.html